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推进西安交通大学米兰理工联合学院(以下简称“西交米兰学院”或“学院”)中外合作办学体系、学科专业体系、教材教学体系建设,深化课程与教学变革、服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形成一套中西融汇、创新引领、交叉融合、AI赋能的教材体系,学院决定启动教材建设工作。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教材的铸魂育人功能,推动学科交叉、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促进学科专业人才培养,培养具备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二、建设原则
1、国际化双元共建原则:构建"中西融汇、优势互补"的教材体系,教材内容既符合中国高等教育规范与文化传承需求,又整合米兰理工大学等国际顶尖院校的创新设计方法论,形成具有全球学术对话能力的特色课程资源。鼓励由中外双方专家共同组建教材编写团队,编写英文或中英双语对照教材。
2、跨学科协同创新原则:推行"大设计+"学科融合理念,突破院系、校际、学科三维边界,建立学科交叉、科教协同、产学合作"三位一体"机制,构建项目驱动式课程教学资源。
3、智能数字化转型原则:鼓励申请人结合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发以数字形态存在,具备多模态资源融合、动态交互反馈及社交化学习功能的新一代数字教材。
三、建设内容及类别
1、设计学与建筑学前沿创新教材
聚焦学科交叉与国际化特色,系统开发融合中意教育理念的前沿性、创新性专业核心教材集群。以智能建造、数字设计、可持续城市等为核心领域,整合米兰理工大学创新设计方法论与西安交大学科优势,构建"理论前沿-技术应用-国际标准"三位一体的教材架构。重点开发中英双语对照教材及配套数字资源平台,形成具有全球学术对话能力的特色教学资源体系。
2、AI赋能的智能设计教材
围绕人工智能与设计学的深度融合,构建引领行业变革的智能教育载体。以生成式设计、数据驱动决策、智能建造技术等为主线,开发"算法模型-产业案例-教学工具"协同创新的教材生态。鼓励中意双导师团队联合研发,集成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等关键技术,打造校企共建的智能设计案例库及开源技术资源包。同步建设虚实联动的数字孪生教学平台,嵌入跨国产学研合作成果,形成动态更新的AI设计知识图谱,推动教材内容与产业技术发展同步迭代,支撑"人工智能+大设计"复合型人才培养需求。
四、质量保障及成果应用
教材负责人须组建专业化编写团队,着力开发高质量教材。书稿完成后,负责人应协同所在单位邀请校内外学科专家开展多维度内容审查。通过审核的教材须及时对接出版机构,推进教材出版流程。西交米兰学院支持教材负责人以项目成果申报各级教材/课程奖项,通过学术会议、校企合作等多渠道拓展教材应用场景,切实提升学术影响力。
五、申报要求
1、申请人已参与西交米兰学院教学工作;
2、政治立场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师德师风和社会形象;
3、学术功底扎实,学术水平高,学风严谨,熟悉高等教育教学实际,了解人才培养规律。有丰富的教学、科研经验,了解教材编写工作,具备开展教材研究与编写的能力,能够承担实质性工作;
4、申请人承担的教材项目未按期结题的,不得再次申请;教材负责人同期只能承担一个项目。
六、申报及评审流程
1、申请人如实填写《西交米兰学院教材建设项目申报书》(附件),10月28日前将电子版发送至邮箱zhaolisha@xjtu.edu.cn,纸质版(一式一份)经所在单位审核并加盖公章后提交至米兰楼102办公室,如有其他支撑材料可同步提交。
2、西交米兰学院汇总后,组织有关专家通过审阅材料、答辩等形式对教材项目申报材料进行评审,并提出立项意见,公示无异议后予以立项,立项后由西交米兰学院与项目负责人及所在单位签订三方项目任务书。
七、建设管理
1、本次教材建设采取项目制管理,建设期自立项起2年。
2、本次立项一批教材,分为重点和一般,资助经费重点教材10-15万元/部,一般教材5-10万元/部,具体由专家指导组依据教材研究实际综合确定。
3、西交米兰学院将组织专家对教材项目研究与编写进度、项目成果等进行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
4、西交米兰学院负责项目经费的筹集、分配和管理。经费管理实行分期拨付、滚动资助的形式。对工作进展好的项目增加经费支持,对进展不好的项目,可减少或终止经费资助甚至撤销,对于获评省级或国家级教材的项目将继续支持建设,并根据学校相关规定给予一定奖励。
5、项目实行负责人和所在单位共同负责制。联合申报单位应协调好主持单位与参与单位之间的关系,明确研究分工和经费分配情况。项目承担单位应提供必要条件,确保项目按计划完成。
联系人:赵莉莎
电话:029-88960095
邮 箱:zhaolisha@xjtu.edu.cn
地 址:创新港米兰楼102办公室
西交米兰学院
2025年10月10日